青島黨史紀念館展陳方案
一、青島黨史紀念館基本概況
(一)位于海岸路18號的原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與相鄰的16號院經過整體改造后建成的新館,定名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保留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名稱。
(二)擴建后占地面積約9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功能劃分為:基本陳列展區、專題展區,青島地方黨史資料展閱中心,多功能影視放映廳、文物藏品庫房和辦公接待等附屬功能區。
二、青島黨史紀念館展陳設計方案
(一)黨史館院內環境設計方案
1-1、1、館名:由宋平同志題寫,鑲嵌于入口大門右側,參照中國延安學院的設計,材料用花崗巖,用金色字凹嵌其中,全長11米,高1.8米。
2、黨史館園區主題雕塑
為了突出黨史館主題性,擬定在館區入口廣場中心設一座主題雕塑,雕塑的主題為:
2-1方案一: 《引領》。雕塑元素:一是黨旗,寓意是青島黨組織最早在此舉起了第一面黨旗;二是奔馳的火車,寓意是1925年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引領青島工人運動掀起高潮;三是罷工工人緊握的拳頭,寓意是團結就是力量,百折不撓,堅不退讓的斗爭決心。
2-2方案二:《吶喊》。雕塑元素:罷工工人們赤手空拳,為爭取工人利益而吶喊和抗爭,誓不妥協,寓意是青島工人階級的覺醒和斗爭精神。
3-1 3、宣誓墻。為了更好地傳承黨史精神,在黨史館的院內園地,建一處宣誓墻,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干部等提供入黨宣誓和重溫入黨誓詞的場地。宣誓墻上部是一面紅色黨旗,下部為祖國的河山、長城,將入黨誓言鑲嵌墻上。
4-1 4、榮譽亭:在院落一角營造一處榮譽亭,將紀念館榮獲的國家、省、市以及多個單位黨員教育基地的牌匾集中展示。
5-1 5-2 5、園林景觀休閑區:在紀念館院內建一處靜謐的園林景觀園,園中綠樹花草中,將劉少奇、王盡美、鄧恩銘和李慰農人物生活雕像矗立園中,使園林、瞻仰、休閑融為一體,延伸了黨史教育的空間。
(二)黨史館展陳方案
青島黨史,是一部凝聚著厚重而輝煌的中國共產黨在青島的發展史,將以完美的藝術形式,現代的展陳手段,翔實的黨史史實,展示青島黨組織自1923年8月建立以來,帶領青島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程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
布展思路,以黨史為主線將青島黨組織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加以展示,突出重點,創造亮點,獨具青島特色,給人以震撼和感動,將黨史館打造成為經典的紅色黨史教育基地。
7平面圖 1、平面布置圖:按照陳列大綱的內容順序合理布置,序廳、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尾廳、專題展廳。
序廳:
8 主題為《歷程》,采用大型浮雕藝術化的表現青島黨組織90年歷史進程的跌宕起伏和波瀾壯闊。頂棚一道藍色的星光帶,寓意無數為青島革命奮斗犧牲的英烈靈光永遠閃爍。
9 第一部分:風云際會。主要介紹1897年青島建置后,歷經德日的殖民統治和經營、工人階級形成以及發展壯大,中國共產黨成立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10 = 1 \* GB3 ①創作油畫“五四運動”表現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激起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強烈憤慨,再現學生游行示威的場面。
11 = 2 \* GB3 ②1921年中國創建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運用剪板的形式立體還原一大會址。
12 = 3 \* GB3 ③用刊物造型浮雕為背景,與王盡美、鄧恩銘的雕像渾然一體,突出王盡美、鄧恩銘等山東早期黨組織的領導人在新文化覺醒和進步思想啟蒙下,歷經艱辛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
第二部分:崢嶸歲月。主要介紹1923年8月青島黨組織建立,以及在民主革命時期黨領導青島人民進行革命的奮斗歷程。
13 14 = 1 \* GB3 ①以旗幟造型寓意黨引領方向,青島工人運動蓬勃興起,如火如荼。
15 = 2 \* GB3 ②采用三層疊加的斜面展板與交叉的燈帶相結合,表現了1925年青島黨組織發動日商紗廠工人三次罷工斗爭起伏跌宕。
16 17 = 3 \* GB3 ③罷工期間,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劉少奇來青島,在此召開會議指導青島的罷工斗爭。還原部分建筑外形實景,屋內以繪畫的形式再現會議場景。
18 = 4 \* GB3 ④大革命失敗后,山東白色恐怖加劇,青島黨組織屢遭破壞。從1927年至1934年的7年零4個月中,青島的市一級黨組織先后更迭了26次;山東黨組織也先后有9屆省委遷駐青島。
19 20 = 5 \* GB3 ⑤大澤山抗日根據地在山東抗戰史上有著輝煌的記載。制作抗戰時期青島地區的地圖,按一下對應觸摸點,屏幕上方的窗口可閃現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武裝的相關圖片、文字、及影視資料。
20 = 6 \* GB3 ⑥解放戰爭時期,青島學生的反獨裁、反內戰、反饑餓斗爭聲勢之大、斗爭之激烈,在青島學運史上都是空前的。
21 = 7 \* GB3 ⑦青島地下情報人員,依靠黨的領導和人民的支持,為革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22 23 = 8 \* GB3 ⑧黃安艦是國民黨海軍第一艘起義軍艦。采用實景和圖片虛實結合的形式,艦頭探出墻體,與人物照片虛實組合。
24 = 9 \* GB3 ⑨1949年4月,毛澤東親筆起草了《同意對青島進行威脅性攻擊》的命令,隨后發起青即戰役。運用大型場景,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生動地再現了青即戰役中,我軍攻破三道防線的激戰場面。
25 = 10 \* GB2 ⑽1949年6月2日,人民群眾涌向街頭歡慶青島解放。墻壁街景運用透視畫效果,與大型投影屏視頻畫面結合,觀眾猶如身臨其境,置身歡慶的情境之中。
第三部分:艱辛探索。主要介紹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青島黨組織帶領青島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的艱辛歷程。
26-1 = 1 \* GB3 ①1949年10月1日,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的時代。運用紅色的團結柱,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偉大時刻的莊重和喜悅的氣氛!
26-2 = 2 \* GB3 ②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下,青島市掀起了參軍和踴躍支前的熱潮。
26-3 = 3 \* GB3 ③1952年,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的誕生,翻開了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史上嶄新的一頁。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段,將蒸汽機頭探出墻體,系上紅綢,再次印證那一時刻的輝煌。
27 = 4 \* GB3 ④“文化大革命”十年,依據中共黨史二卷的把握,既要看到“文革”在極端的狀態下暴露了“左”和極左思想理論的謬論性,更要看到我們黨糾正錯誤的勇氣、堅持真理的決心和走出挫折的力量。內容簡要,展線收緊,色調灰暗,寓意這一歷史進程的曲折。
第四部分:波瀾壯闊。主要介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共青島市委帶領全市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歷程以及取得的成就。
28 29 版面設計紅火呈階梯形,寓意在新的歷史時期青島正一步步躍上新的臺階。
30 31 = 1 \* GB3 ①改革開放以來,青島成功探索出一條品牌經濟發展的特色之路,成為全國文明的“品牌之都”。采用感應電子書,展示青島的名牌產品和標識。
32 33 = 2 \* GB3 ②1985年興建的引黃濟青工程,是建國以來山東省最大的水利和市政建設工程。將圖片中的鋼架作實,設計水的流線,再現這一工程的偉大創舉。
34 = 3 \* GB3 ③1994年,青島對市區行政區劃進行了新的戰略調整。地面凹框展示青島行政區劃圖,觀眾可點擊鏈接的相關內容,對應介紹各區市的人口、面積、經濟,以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情況等。
36-1 = 4 \* GB3 ④黨建品牌,是青島市的又一張嶄新“名片”,在實踐中煥發出勃勃生機,形成“一條主線串,各自放異彩”的創建格局。
36-2 = 5 \* GB3 ⑤2012年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設計有定向、追趕寓意的標識,象征著青島正努力在各方面尋標對標奪標達標創標,引領青島率先科學發展;
37 運用藍色基調,呈現青島海洋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實現藍色跨域的宏偉藍圖;
38一組滾動畫面展示宜居的現代化城市,采用光纖效果映襯出一組組人們歡樂和幸福的場景。
青島歷次黨代會
40-1 40-2黨代會是青島地方黨史最為重要的一條紅線。用紅色,有方向和目標的統一標識,將歷次黨代會作簡要介紹,分別嵌入相對應時期的板塊中,寓意歷屆市委領導和帶領青島人民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不斷走向輝煌。
(三)專題展廳設計方案
41 專題展廳,主要配合黨的重大紀念活動以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進行的主題宣傳。展廳設計充分利用現有空間,將原有柱子進行統一設計并裝飾,天棚由柱子向外延伸,猶如騰飛的羽翼,舒展大氣。展板設計風格簡約,采用多點對扣的方法,拆裝簡便。
(四)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復原
42 43 這里曾是青島早期黨員王象午的宿舍,青島早期黨組織負責人鄧恩銘、王盡美、李慰農等都曾在這里工作和生活過。1925年劉少奇在這里召開會議,指導青島工人的罷工斗爭。按照歷史資料記載和黨史人物的回憶,還原房間里的家具擺設和召開會議的場景。
(五)青島地方黨史資料展閱中心設計方案
44 按照黨史工作服務社會的要求,建立青島地方黨史資料展閱中心,設計藏書區、閱覽區,建立多媒體檢索查詢系統,為全市黨員干部、群眾以及黨史研究人員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史料查詢和閱讀服務。
謝謝各位領導,敬請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