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升空時間只有12秒,飛行距離不過36.58米,他們卻開創了人類航空的新紀元。
第一架全金屬客機首飛(1919.6.25)
航空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飛機速度的提高,帶動了航空材料的發展。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飛機采用木質結構是當時的主流。然而隨著飛機速度、飛機機動性以及飛機載重的提高,木質結構已經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必然要向全金屬結構的飛機過渡。德國飛機設計師容克斯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他從事民用運輸機的研制,采用杜拉鋁制成了世界第一架全金屬的飛機F13旅客機,于1919年6月25日首飛成功,在后來的十幾年間逐步改進并大量投入使用。
林白單人飛越大西洋(1927.5.20-21)
1927年5月,世界航空史上發生了一件盛事,美國飛行員林白單人成功地從紐約飛抵巴黎,成為一時轟動世界的新聞,林白也立即成為家喻戶曉的飛行英雄。“孤膽英雄”林白,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勇敢的飛行員中的佼佼者,他飛越大洋、征服極地、環球飛行乃至挑戰極限,推進了航空事業的發展。
第一架實用直升機首飛(1936.6.26)
世界上公認的載人直升機FW61是德國直升機設計師H·福克于1936年發明的。1939年9月14日,這位被稱為現代直升機之父的著名直升機、飛機設計師駕駛自己設計的VS300直升機進行了首飛。為了首飛他嘔心瀝血設計出來的得意之作,他身著筆挺的西裝,頭戴氈帽,穩坐在駕駛艙里啟動了發動機,直升機緩緩升起,離地面只有二三米,懸停也不過10秒,但是VS300成功了!
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首飛(1939.8.27)
亨克爾對26歲的歐海因說:從今天起,你被雇用了。我給你5萬馬克,你要在6個月內搞出一臺噴氣發動機來。1939年8月27日,德國飛機設計師亨克爾設計的He178單翼機裝有歐海因設計的世界首臺渦輪噴氣發動機HeS3B,在德國著名飛行員瓦西茨的駕駛下升空,這架He178采用硬殼式鋁機身,木質機翼,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700千米。
耶格爾突破音障(1947.10.14)
音速,即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在海平面約為每小時1227.6千米。飛機速度接近音速時,空氣阻力會急劇增大,這種阻力是實現超音速飛行的重大障礙。耶格爾1923年出生,是美國著名試飛員、飛行員。二戰中,他曾擊落德國飛機11架。這次他因突破音障而載入史冊:他獲得了杜魯門總統頒發的美國科技成就最高獎——科利爾獎,獲得了國際航空聯合會頒發的純金獎章。
噴氣客機首航倫敦至羅馬(1952.5.2)
世界上第一種民用噴氣客機“彗星”號的首創者是英國著名飛機設計師、飛行員和企業家德·哈維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司于1949年研制成功中程噴氣客機“彗星”號。1952年5月2日,“彗星”號客機正式投入航線首航,“彗星”從倫敦起飛,兩小時后抵達羅馬,引起巨大轟動,甚至連皇室成員也想嘗嘗乘坐噴氣式客機的滋味。
阿普特突破熱障(1956.9.27)
他創造世界飛行速度紀錄之日,也是他為航空獻身之時。1956年9月27日,美國空軍飛行員阿普特上尉駕駛貝爾X2火箭研究機,飛行速度達到馬赫數3.2,即每小時3380千米。與9年前他的同胞耶格爾相比,后者突破了“音障”,成為當時世界上飛得最快的人;而前者突破了“熱障”,把飛行速度提高到從來沒有過的3.2倍音速。然而阿普特沒有耶格爾幸運。他在這次創紀錄的飛行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超音速客機首飛(1968.12.31/1969.3.2)
世界航空史上的巧合:圖144與“協和”號一前一后,相距3個月首飛成功,外形性能又極為相似。20世紀60年代末期,有兩個日子曾被載入世界航空史的史冊:即1968年12月31日和1969年3月2日,超音速客機圖144和“協和”號分別進行了首飛并取得成功。
世界最大寬體客機首航(1970.1.21)
說來有趣,波音747飛機竟然是波音公司競爭落選的產物。1970年1月22日,泛美航空公司首次使用寬體客機波音747,載客324名,從紐約首航倫敦,飛行時間只用了6小時10分,而14年前,美國好萊塢著名女影星格蕾絲凱利從紐約乘輪船赴歐洲小國摩納哥,舉行舉世矚目的世紀婚禮時,在大西洋上足足航行了8天。
(一)古代中國人對航空的探索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除了舉世聞名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外,古代中國人在航空方面同樣有著光輝的成就。數千年前,中國人就幻想著飛往藍天。嫦娥奔月是家喻戶曉的神話,美麗的廣寒仙子便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處求來的長生不老藥才飛上月亮的。服下一顆藥丸便能飛天是最完美的一種方式,神女、仙子們俱是舉止翩躚,姿容妙曼,如果背上長了一雙肉嘟嘟或是毛茸茸的翅膀,顯然會大煞風景。對這種靈丹妙藥的想往使得術士們熱衷于煉丹制藥,幻想能煉成金丹,服食一顆便能“輕身飛舉,得道成仙。”還有有關奇肱國人“能作飛車,從風遠行”的傳說等都反映了古人征服天空的強烈愿望。而古代中國人發明的風扇、風車、風箏、竹蜻蜓、松脂燈、走馬燈等生產、生活用品和玩具,近代的大部分航空發明都可以從中找到淵源。
(二)國外航空先驅者對飛行的探索
像鳥一樣在天空翱翔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古代各國都曾流傳過人類像鳥一樣飛行的傳說和神話。希臘神話中有這樣的故事:伊卡洛斯與他父親一起用羽毛和蠟做了一對翅膀,成功地從克里特島上的監獄里逃出,后來伊卡洛斯不聽父親的忠告,執意高飛想接近太陽,終因翅膀熔化而掉進了大海。從中世紀開始,國外就有一批航空先驅者試制能使人飛行的器械,早期都是模仿鳥類飛行的飛行器。最早有記載的是聞名于世的意大利科學家、畫家達·芬奇認真研究與人類升空有關的問題,他在1500年前后共畫出約500張草圖,寫了約35000字,其中包括直升機的草圖。
人類最早實現升空的飛行器并不是模仿鳥飛行的重于空氣的飛行器,而是1783年法國人蒙哥爾費兄弟制造的熱氣球,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又造出了用蒸汽機驅動的飛艇。這類輕于空氣的飛行器盛行了一個多世紀。但是,人們并不滿足這種給氣球裝上動力裝置的飛行,而致力于不斷探索研制能真正實現飛行的理想工具。從1490年達·芬奇設計撲翼機到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飛機,這四百多年間,有一大批航空先驅者堅韌不拔地在進行著探索,他們設計、制造和試驗過各式各樣的飛機,經過他們的頑強工作及不斷創造,終于為飛機的發明鋪平了道路。
第1章 中國古代航空概論
第2章 西方航空學發端的基礎
第3章 氣球時代210年
第4章 飛艇技術的興衰
第5章 英國重于空氣飛行器的研究
第6章 前赴后繼的飛行探索者
第7章 空氣動力學的早期發展
第8章 第一架載人飛機的誕生
第9章 歐洲航空的復興和大發展
第1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航空
第11章 兩次世界大戰間的民用航空
第1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空中力量
第1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空中戰場
第14章 航空噴氣時代的來臨和發展
第15章 航空相關技術的發展
傳說中國春秋時代,魯國巧匠公輸班曾制造能飛的木鵲。近代,不少人利用航空模型進行探索與試驗。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有人駕駛飛機出現后,航空模型運動逐漸開展起來。20年代,美 、英、法、蘇等國普遍開展了航空模型運動。自1926年起,國際航空運動聯合會每年舉辦國際航空模型比賽。初時僅有橡皮筋動力模型飛機參賽,以留空時間長短決定勝負。50年代后,國際航空運動聯合會對競賽方法和內容進行了重大改革,分別設定了比賽項目和紀錄項目。1920年中國赴美留學生桂銘新在美國舉辦的航空模型比賽中獲第一名。1940年在香港舉辦了中國首次航空模型比賽。1949年后,中國航空模型運動迅速發展,從1956年起,每年舉辦全國性比賽。1959年中國運動員王塨首次打破航空模型世界紀錄。此后中國運動員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并多次在世界性航空模型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
航空模型按慣例分別舉行自由飛行、線操縱飛行、無線電遙控特技、無線電遙控模型滑翔機、像真模型和室內模型等(含12個競賽項目)世界錦標賽。各項錦標賽每兩年舉行一次。此外還設有紀錄項目,競賽各種航空模型的留空時間、飛行高度及各種速度、距離等項目的絕對飛行成績。各國還為青少年設置初級競賽項目。航空模型運動必須使用自己制作(裝配)的模型參加競賽,因此不僅是一項單純的競技運動,而且包含豐富的工程技術理論和制作內容。
不少國家重視開展航空模型運動,在城市內或近郊建有航模專用飛行場;設有專門供應航模器材的商店;出版大量航模書籍。歐美一些工業發達國家,除了在青少年中開展這項活動外,成年人中也有眾多的愛好者。設在因斯布魯克的奧地利模型滑翔機研究發展中心,在無線電遙控模型滑翔機的氣航空模型運動
動設計、工藝結構等方面作了重大改革,創造了無線電遙控模型滑翔機直線速度 390.92公里/小時的世界紀錄。航空模型運動是國際航空運動聯合會管轄的一個項目。在國際航聯的領導下,設有國際航空模型委員會負責審議各會員國的各項提案,制定和修改航空模型運動規則,決定世界錦標賽和其他有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