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普及部2022年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子項目-科普中國官方平臺運營項目
一、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項目概述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為深入推進科普與信息化深度
融合發展而塑造的科學傳播品牌,旨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進一步連接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攜同社會各界向公眾提供科學權威、有趣適用的科普內容。
為推進科普中國品牌發展和科普信息化建設,提升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中國科協設立并組織實施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以下簡稱“本項目”)。本項目旨在堅持“品牌引領、內容為王、共建共享、培育生態”的工作理念,按照“內容庫、專家庫、團隊庫、渠道矩陣、活動矩陣、運營保障”的建設要求,強化科普內容建設,創新科普表達形式,加強與有關部門和社會機構合作共贏,培育服務科普創作者和傳播者,共建科普中國品牌生態。
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科普中國資源薈萃、科普中國渠道矩陣、科普中國品牌建設、科普中國運營保障。
二、子項目名稱及定位
(一)名稱
科普中國官方平臺運營
(二)背景和定位
科普中國官方平臺運營項目旨在打造科普中國主陣地,建設維護科普中國網、移動客戶端和第三方新媒體平臺。整合傳播科普中國精品內容,全面的解讀熱點科普事件,拓展科普中國傳播渠道,示范優質精品科普內容的制作,提升科普中國用戶體量,為下一步創新升級、社會化供需對接等提供服務支撐。
三、子項目建設內容及技術要求
(一)建設內容
科普中國官方平臺運營主要包括科普中國網、移動客戶端和科普中國在第三方新媒體的運營。主要通過對科普中國官方平臺的內容、活動、用戶、傳播效果等方面的建設和運營,聯動相關科普機構共同策劃、生產主題品牌內容,整合、精編科普中國優質資源;宣傳推廣科普中國原創及匯聚的優質精品科普內容,提升科普中國原創精品的影響力;根據不同平臺特點,策劃主題活動,持續提升用戶體量和活躍度;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針對性的發布內容,提升科普中國官方平臺的影響力。
(二)建設要求
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項目由中國科協科普部負責組織實施,由科普中國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負責科普中國品牌使用和平臺建設工程的具體運營。
中標人是子項目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嚴格履行項目合同,
落實好項目實施工作,保質保量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成果;按照合同約定在項目范圍內使用和推廣科普中國品牌;嚴格執行項目相關管理規定,接受中國科協科普部的指導和服務中心的協調,配合項目監理機構完成項目相關的檢查、驗收等工作;合規使用和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形成的資產和研究成果等。
1.中標人根據科普中國品牌建設和項目管理相關辦法,正確使用“科普中國”品牌,積極維護“科普中國”形象。在內容資源的適當位置顯示“科普中國LOGO”。中標人舉辦的線下活動,應在現場顯要位置體現科普中國品牌內容,包括不限于科普中國LOGO、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
APP二維碼。
2.中標人制作的內容為科技科普類內容并有正確的價值引領效果,應高度重視內容的政治性和科學性,注重保密和脫密處理,制定相關審核制度和流程,所有原創內容資源應有專家終審簽字的備案文件。原創內容質量由服務中心把關,并由監理審核。
3.中標人制作的內容應注重藝術性、科學性和觀賞性。上線科普資源形式多樣,力求推出科普精品。采購人有權對中標人制作的內容按照作品發布到科普中國官方平臺的傳播情況、專家評價、作品提交及時度等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影響后續項目簽署及預算。
4.中標人應邀請高水平專家(職稱副高及以上)參與官方平臺、新媒體賬號等的專題設置、話題遴選、策劃、審核把關等工作,確保平臺和新媒體賬號建設及傳播內容的科學、嚴謹。
5.中標人舉辦的各項活動,應在舉辦前七天報備活動實施方案至監理;至少提前一天在科普中國客戶端上發布活動預告,舉辦后七天內發布活動舉辦情況,有活動參與人員信息入庫要求的應在活動當天完成信息采集并入庫。采購人有權對中標人組織的線下活動在科普中國兩微一端一網同步直播。
6.中標人應按采購人要求配合完成全國科普日活動、典贊·科普中國等重大科普活動的相關工作。按采購人要求建立科普選題快速反應機制,如發生相關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及時生產及組織傳播相關內容回應公眾關切。
四、子項目期限及其設定的目標
本項目合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開始至2023年12月31 日止。項目合同初始期限(簡稱“初始合同期”),自合同生效之日開始計算,至2022年12月31日止。初始合同期屆滿后,采購人有權根據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確定其后十二 (12)個日歷月(“初始合同期后合同年度”)的采購需求等條件,且采購人有權通過考核、第三方評估等方式決定是否續約,續簽合同內容由雙方另行確定。如果采購人或中標人決定不予續約,則本合同于初始合同期屆滿后終止。
2023年度工作任務與目標以2022年度為基礎,采購人依據最終財政批復預算確定,2023年度合同中單項服務價格不高于2022年度投標單項報價。
(一)初始合同期中期檢查目標(2022年8月份)
1、內容建設
(1)精選發布各類優質科普圖文內容總數不少于11400
篇。
其中科普中國網發布不少于5000篇,客戶端發布不少于1000 篇,科普中國第三方平臺發布不少于5400篇。(2)原創科普圖文內容不少于280篇,包括原創圖文內容不少于250篇,原創圖文漫畫內容不少于30篇。
(3) 精選發布各類優質科普視頻不少于1075個,視頻總時長不少于2650分鐘。科普中國客戶端發布不少于1000 個,視頻時長不少于2500分鐘;科普中國短視頻賬號發布不少于75個,視頻時長不少于150分鐘。
(4) 原創科普短視頻內容不少于75個、時長不少于150 分鐘;新增音頻內容不少于100分鐘。
(5) 策劃、制作科普專題不少于30個,原創H5產品不少于3個。
(6) 客戶端維護、運營科普中國客戶端社團不少于5 個,開展7x12小時在線社團內容審核工作。
2、活動運營
(1) 科普中國客戶端匯聚和接入活動數量不少于10000 個。
(2) 調動科普中國建設單位或科普機構在客戶端開展直播、答題等活動不少于5次,策劃發起各類線上活動不少于14場。運營科普中國客戶端社團不少于5個。
(3) 提供5×8小時電話客服及網上客服。
3、用戶運營
(1) 關注用戶新增不少于150萬人,其中客戶端新增
90萬人,科普中國新媒體新增不少于60萬人。
(2) 科普中國客戶端平均月活人數達到30萬人,新增科普中國信息員不少于80萬人。提供5x8小時科普中國信息員線上審核、答疑、需求反饋以及科普中國信息員微信群運營。
4、傳播效果
傳播量不少于5.1億次,互動量不少于80萬次。
(二) 初始合同期履約驗收目標(2022年11月份)
1、內容建設
(1) 精選發布各類優質科普圖文內容總數不少于23000
篇。
其中科普中國網發布不少于10000篇,客戶端發布不少于
2200篇,科普中國第三方平臺發布10800篇。
(2) 原創科普圖文內容不少于520篇,包括原創圖文內容不少于450篇,原創圖文漫畫內容不少于70篇。
(3) 精選發布各類優質科普視頻內容2200個,視頻總時長不少于5300分鐘。其中,科普中國客戶端2050個,視頻時長不少于5000分鐘;科普中國短視頻賬號發布150個,視頻時長不少于300分鐘。
(4) 原創科普短視頻內容不少于150個、時長不少于
300分鐘;新增音頻內容不少于200分鐘。
(5) 策劃、制作科普專題不少于60個,原創H5產品不少于6個。
2、活動運營
(1) 科普中國客戶端匯聚和接入活動數量不少于20000
個。
(2) 調動科普中國建設單位或科普機構在客戶端開展直播、答題等活動不少于10次,策劃發起各類線上活動不少于30場。運營科普中國客戶端社團不少于5個。
(3) 提供5×8小時電話客服及網上客服。
3、用戶運營
(1) 關注用戶新增不少于300萬人,其中客戶端新增
180萬人,科普中國新媒體新增不少于120萬人。
(2) 科普中國客戶端平均月活人數達到30萬人,新增科普中國信息員不少于80萬人。提供5x8小時科普中國信息員線上審核、答疑、需求反饋以及科普中國信息員微信群運營。
4、傳播效果
傳播量不少于10.2億次,互動量不少于160萬次。
5、示范效應目標
針對中標人所承擔的子項目,形成完善的科學性等質量審核把關制度、精品作品遴選等,凝聚一批熱心科學傳播的專家隊伍。中標人需認真研究子項目特點,對目標受眾及閱讀習慣進行深入調研,同時對創作人及團隊進行跟蹤了解,充分總結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先進經驗,發現不足,形成能準確反映市場和創作者兩端需求的分析報告不少于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