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項目概述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為深入推進科普與信息化深度
融合發展而塑造的科學傳播品牌,旨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進一步連接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攜同社會各界向公眾提供科學權威、有趣適用的科普內容。
為推進科普中國品牌發展和科普信息化建設,提升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中國科協設立并組織實施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以下簡稱“本項目”)。本項目旨在堅持“品牌引領、內容為王、共建共享、培育生態”的工作理念,按照“內容庫、專家庫、團隊庫、渠道矩陣、活動矩陣、運營保障”的建設要求,強化科普內容建設,創新科普表達形式,加強與有關部門和社會機構合作共贏,培育服務科普創作者和傳播者,共建科普中國品牌生態。
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科普中國資源薈萃、科普中國渠道矩陣、科普中國品牌建設、科普中國運營保障。
二、子項目名稱及定位(一)名稱
科普中國食品安全(二)背景和定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每一個人的健康,是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我國作為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防控與問題治理尤為重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知識需求日益旺盛,迫切需要集創作、匯聚為一體的權威食品安全科普平臺,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守住食品質量安全的“底線”,提供食品營養相關的權威科普知識。
三、子項目建設內容及技術要求(一)建設內容
貫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國家戰略導向,本項目聚焦食品安全常識、食品技術發展、健康飲食等一系列“舌尖上的民生問題”,邀請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創作權威科普內容,通過豐富的信息化表現形式,形成科學權威的食品安全科普內容產品,加強科普中國在該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助力提升公眾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防控能力。
(二)建設要求
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項目由中國科協科普部負責組
織實施,由科普中國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負責科普中國品牌使用和平臺建設工程的具體運營。
中標人是子項目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嚴格履行項目合同,
落實好項目實施工作,保質保量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成果;按照合同約定在項目范圍內使用和推廣科普中國品牌;嚴格執行項目相關管理規定,接受中國科協科普部的指導和服務中心的協調,配合項目監理機構完成項目相關的檢查、驗收等工作;合規使用和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形成的資產和研究成果等。
1.中標人根據科普中國品牌建設和項目管理相關辦法,正確使用“科普中國”品牌,積極維護“科普中國”形象。
在內容資源的適當位置顯示“科普中國LOGO”。
2.中標人制作的內容為科技科普類內容并有正確的價
值引領效果,應高度重視內容的政治性和科學性,注重保密和脫密處理,制定相關審核制度和流程,所有原創內容資源應有專家終審簽字的備案文件。原創內容質量由服務中心把關,并由監理審核。
3.中標人制作的內容應注重藝術性、科學性和觀賞性。上線科普資源形式多樣,力求推出科普精品。采購人有權對中標人制作的內容按照作品發布到科普中國官方平臺的傳播情況、專家評價、作品提交及時度等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影響后續項目簽署及預算。
4.中標人需入駐科普中國自有平臺,以中標人名義開設
并運營科普號。中標人承諾入駐的科普中國專家和科普號,需提供姓名、職稱、所屬單位、聯系電話、項目貢獻等相關信息,并通過服務中心確認,按月提交監理。
入駐科普中國的專家應具備相關專業副高及以上技術
職稱或在專業領域享有較高知名度。入駐科普中國平臺科普號的機構或個人應具有互聯網思維,了解新媒體傳播方式,具有科學背景或精通某一領域專業知識,可持續生產科普作品。
5.中標人應按采購人要求配合完成全國科普日活動、典贊·科普中國等重大科普活動的相關工作。按采購人要求建立科普選題快速反應機制,如發生相關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及時生產相關內容回應公眾關切。
四、子項目期限及其設定的目標
本項目合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開始至2023年12月31 日止。項目合同初始期限(簡稱“初始合同期”),自合同生效之日開始計算,至2022年12月31日止。初始合同期屆滿后,采購人有權根據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確定其后十二
(12)個日歷月(“初始合同期后合同年度”)的采購需求等條件,且采購人有權通過考核、第三方評估等方式決定是否續約,續簽合同內容由雙方另行確定。如果采購人或中標人決定不予續約,則本合同于初始合同期屆滿后終止。
2023年度工作任務與目標以2022年度為基礎,采購人依據最終財政批復預算確定,2023年度合同中單項服務價格不高于2022年度投標單項報價。
(一)初始合同期中期檢查目標(2022年8月份)
1.內容建設目標
圍繞食品安全常識、食品技術發展、健康飲食等組織內容生產,應對突發重大食品安全新聞能及時組織專家進行回應與解讀,完成原創視頻不少于60個、時長不少于300分鐘,原創圖文量不少于80個,其中食品添加劑、食品類謠言、食品營養構成等公眾關切的話題應形成不少于2個專題系列。資源總量不少于240G。
2.專家和科普號建設目標引入專家數量不少于8個,相關信息按要求入庫。引導注冊科普號不少于4個。
(二) 初始合同期履約驗收目標(2022年11月份)
1.內容建設目標
圍繞食品安全常識、食品技術發展、健康飲食等組織內容生產,應對突發重大食品安全新聞能及時組織專家進行回應與解讀,完成原創視頻不少于150個、時長不少于750分鐘,原創圖文量不少于200個,其中食品添加劑、食品類謠言、食品營養構成等公眾關切的話題應形成不少于5個專題系列。資源總量不少于600G。 2.專家和科普號建設目標
引入專家數量不少于20個,相關信息按要求入庫。引導注冊科普號不少于10個。
3.示范效應目標
針對中標人所承擔的子項目,形成完善的科學性等質量審核把關制度、精品作品遴選等,凝聚一批熱心科學傳播的專家隊伍。 中標人需認真研究子項目特點,對目標受眾及閱讀習慣進行深入調研,同時對創作人及團隊進行跟蹤了解,充分總結項目執行過程中的先進經驗,發現不足,形成能準確反映市場和創作者兩端需求的分析報告不少于1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