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普及部科普中國專家沙龍系列活動
一、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項目概述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為深入推進科普與信息化深度
融合發展而塑造的科學傳播品牌,旨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進一步連接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攜同社會各界向公眾提供科學權威、有趣適用的科普內容。
為推進科普中國品牌發展和科普信息化建設,提升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中國科協設立并組織實施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以下簡稱“本項目”)。本項目旨在堅持“品牌引領、內容為王、共建共享、培育生態”的工作理念,按照“內容庫、專家庫、團隊庫、渠道矩陣、活動矩陣、運營保障”的建設要求,強化科普內容建設,創新科普表達形式,加強與有關部門和社會機構合作共贏,培育服務科普創作者和傳播者,共建科普中國品牌生態。
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科普中國資源薈萃、科普中國渠道矩陣、科普中國品牌建設、科普中國運營保障。
二、子項目名稱及定位
(一)名稱
科普中國專家沙龍系列活動
(二)背景和定位
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的積極性和能力,助力科協智庫平臺建設,構建學會科普服務體系,發揮全國學會作用,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科幻作家、專家學者搭建宣傳、合作、交流、咨詢、服務平臺。推動形成一批滿足科技工作者多樣化交流需求的成果、打造科普中國專家沙龍系列活動品牌。
三、子項目建設內容及技術要求
(一)建設內容
圍繞“服務科技工作者”、“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高”、“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四個重點方向,聚焦學科領域發展、行業產業進步、科研科普資源對接與轉化等,舉辦科普交流活動,并與全國學會開展合作,策劃不同主題的專場沙龍。
(二)建設要求
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工程項目由中國科協科普部負責組織實施,成立科普中國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負責科普中國品牌使用和平臺建設工程的具體運營。
成交人是子項目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嚴格履行項目合同,
落實好項目實施工作,保質保量提供相應的服務和成果;按照合同約定在項目范圍內使用和推廣科普中國品牌;嚴格執行項目相關管理規定,接受中國科協科普部的指導和科普中國發展服務中心的協調,配合項目監理機構完成項目相關的檢查、驗收等工作;合規使用和管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形成的資產和研究成果等。
1.成交人應根據科普中國品牌建設和項目管理相關辦法,正確使用“科普中國”品牌,積極維護“科普中國”形象。成交人舉辦的線下活動,應在現場顯要位置體現科普中國品牌內容,包括不限于科普中國logo、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科普中國APP二維碼。
2.成交人需入駐科普中國官方平臺,以成交人名義開設并運營科普號。成交人承諾入駐的科普中國專家和科普號,需提供姓名、職稱、所屬單位、聯系電話、項目貢獻等相關信息,并通過服務中心確認,按月提交監理。
入駐科普中國的專家應具備相關專業副高及以上技術職稱或在專業領域享有較高知名度。入駐科普中國平臺科普號的機構或個人應具有互聯網思維,了解新媒體傳播方式,具有科學背景或精通某一領域專業知識,可持續生產科普作品。
3.成交人應按采購人要求配合完成全國科普日活動、典贊·科普中國等重大科普活動的相關工作。按采購人要求建立科普選題快速反應機制,如發生相關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及時組織傳播相關內容回應公眾關切。
4.成交人舉辦的各項活動,應在舉辦前七天報備活動實施方案至監理;至少提前一天在科普中國客戶端上發布活動預告,舉辦后七天內發布活動舉辦情況,有活動參與人員信息入庫要求的應在活動當天完成信息采集并入庫。采購人有權對成交人組織的線下活動在科普中國兩微一端一網同步直播。
四、子項目期限及其設定的目標
本項目合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開始至2023年12月31 日止。項目合同初始期限(簡稱“初始合同期”),自合同生效之日開始計算,至2022年12月31日止。初始合同期屆滿后,采購人有權根據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確定其后十二 (12)個日歷月(“初始合同期后合同年度”)的采購需求等條件,且采購人有權通過考核、第三方評估等方式決定是否續約,續簽合同內容由雙方另行確定。如果采購人或成交人決定不予續約,則本合同于初始合同期屆滿后終止。
2023年度工作任務與目標以2022年度為基礎,采購人依據最終財政批復預算確定,2023年度合同中單項服務價格不高于2022年度投標單項報價。
(一)初始合同期中期檢查目標(2022年8月份)
1.活動矩陣建設目標
(1) 與不少于2家全國學會合作,策劃不同主題專場沙龍2場,每場規模不少于1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專家不少于
5人,領銜發言討論嘉賓不少于3人。
(2) 組織10場科普沙龍活動,每場規模不少于8人,領銜發言討論嘉賓不少于3人。
(3) 每場活動在結束1個月內形成1份活動總結(內容包括活動情況和專家發言要點)并報監理。
2.專家和科普號建設目標
邀請各領域專家入駐科普中國,新增專家人數不少于60 人,引導不少于10個優質創作者入駐科普號。
(二) 初始合同期履約驗收目標(2022年11月份)
1.活動矩陣建設目標
(1) 舉辦1場高端科普交流活動,邀請不少于150位學科知名專家學者和行業權威領軍人物參與,其中院士不少于2 位。
(2) 與不少于6家全國學會合作,策劃不同主題專場沙龍6場,每場規模不少于1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專家不少于
5人,領銜發言討論嘉賓不少于3人。
(3) 組織30場科普沙龍活動,每場規模不少于8人,領銜發言討論嘉賓不少于3人。
(4) 每場活動在結束1個月內形成1份活動總結(內容包括活動情況和專家發言要點)并報監理。
2.專家和科普號建設目標
邀請各領域專家入駐科普中國,新增專家人數不少于
200人,引導不少于30個優質創作者入駐科普號。
3.示范效應目標
針對成交人所承擔的子項目,建立項目執行的制度和規范,凝聚一批熱心科學傳播的專家隊伍。最終形成項目建設研究報告1份。
(三)實施進度
2022年簽訂合同后:制定子項目實施方案、進度計劃表;
2022年8月份:按照項目管理和協議要求完成中期檢查;
2022年11月份:按照項目管理和協議要求完成履約驗收。
采購人在簽訂合同后撥付60%合同金額、中期檢查合格后撥付10%合同金額、履約驗收合格后撥付的金額為30%合同金額減去因不符合項目建設質量要求所扣除的款項。五、質量管理要求
1.成交人應在現場顯要位置體現科普中國品牌,如無法證明該活動起到宣傳科普中國效果的,視為無效活動,履約驗收時缺少幾次有效活動,按缺少活動次數×單次活動合同報價,在未支付的合同金額中扣除相應款項。
2.成交人應按采購人要求按時提交周報,周報應滿足監理相關管理要求,每出現一次無故不提交或提交周報不合格的情況,按(合同總價×5%)÷應交周報數,在未支付的合同金額中扣除相應款項。
3.成交人應按采購人和計劃表要求定期將資源上傳至科普中國中央廚房,如未按要求完成將在項目檢查時扣減相應分數。項目中期檢查和履約驗收時,如資源(包括活動照片、視頻、活動相關材料報告等)未按合同要求完成提交的,按未提交資源數量×(資源單價×50%),在未支付的合同金額中扣除相應款項。
六、對供應商的要求
將科普作為供應商自身長遠發展戰略定位,具有承擔子項所需的科普活動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能力。供應商有承擔類似項目的相關經歷和實踐經驗,項目實施所需的專業團隊和支撐條件。專人負責項目建設和管理,核心成員不少于
4人,均具有比較豐富的科普活動的策劃與舉辦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