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覽大綱
本展覽以展示光與影的關系為主要內容,以科學與藝術結合為設計原則,分為“影子的探索”“影子的藝術”“生活中的影子”三個主題。展覽通過巧妙地設計和精確地計算,使不起眼的物體呈現出各種有趣、生動的影子藝術效果,同時營造神秘、美觀的展覽氛圍。通過互動操作,體驗光與影的神奇和美妙,加深對光影知識的理解,激發科學探索的好奇心。本展覽展示面積約600平方米,包含34件展項及其圖文版。
展區一 影子的探索:對影子的形成原理進行介紹。
展區二 影子的藝術:不同形式的影子創作出來的藝術品。
展區三 生活中的影子:培養觀察力,發現更多身邊的影子。
二、展品目錄
序號 |
展區 |
展項名稱 |
1 |
影子的探索 |
影子的大小 |
2 |
影子的背景 |
|
3 |
影子的虛實 |
|
4 |
影子隊列 |
|
5 |
無影燈 |
|
6 |
平面與立體 |
|
7 |
彩色的影子 |
|
8 |
制作影子 |
|
9 |
影子的交點 |
|
10 |
影子廚房 |
|
11 |
影子的藝術 |
線條影子墻 |
12 |
字母影子墻 |
|
13 |
藝術影子墻 |
|
14 |
堆積影子 |
|
15 |
投影藝術 |
|
16 |
說話的影子 |
|
17 |
雙影 |
|
18 |
影子舞臺 |
|
19 |
動態環影 |
|
20 |
跳舞的影子 |
|
21 |
變化的圖案 |
|
22 |
旋轉的影子 |
|
23 |
影子精靈 |
|
24 |
生活中的影子 |
影子謎語 |
25 |
猜猜這是什么影子 |
|
26 |
皮影戲 |
|
27 |
日食 |
|
28 |
趣味影像 |
|
29 |
水影 |
|
30 |
日晷 |
|
31 |
影子集合 |
|
32 |
留影壁 |
|
33 |
鏡像與影像 |
|
34 |
影子叢林 |
三、展品介紹
展品序號 |
1 |
|
展品名稱 |
影子的大小 |
|
展品介紹 |
展品展示物體和光源之間距離變化對物體影子大小的影響。點光源發出一定范圍的光線,當背景不動時,模型距離光源越近,邊緣通過的光線夾角越大,投射到背景的影子就會越大;相反,模型距離光源越遠,邊緣通過的光線夾角越小,投射到背景的影子就會越小。 移動帆船模型,調整模型與光源的距離,觀察影子的變化。 |

展品序號 |
2 |
|
展品名稱 |
影子的背景 |
|
展品介紹 |
展品中設置高低起伏的背景,投影模型固定在光源和背景之間,光源照射位置和角度固定不變。啟動開關,背景發生變化,模擬投影模型在不同背景上投影出形態各異、效果突出的影子。 |

展品序號 |
3 |
|
展品名稱 |
影子的虛實 |
|
展品介紹 |
展品通過改變模型與光源、背景板的距離、光源的大小,展示模型影子的虛實變化。 發光體(非點光源)所發出光線被非透明物體阻擋后,在屏幕(或其他物體)上所投射出來完全黑暗的區域。此處發光體的光線完全被物體阻擋,而沒有任何光線到達。如果光源是比較大的發光體,所產生的影子就有兩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

展品序號 |
4 |
|
展品名稱 |
影子隊列 |
|
展品介紹 |
展示大小不一致的模型經過特殊的位置擺放(不等距),形成等大等距的影子。 影子是由于物體遮住了光線的傳播,不能穿過不透明物體而形成的較暗區域。點光源發出一定范圍的光線,當背景不動時,模型距離光源越近,邊緣通過的光線夾角越大,投射到背景的影子就會越大;相反,模型距離光源越遠,邊緣通過的光線夾角越小,投射到背景的影子就會越小。 |

展品序號 |
5 |
|
展品名稱 |
無影燈 |
|
展品介紹 |
依次按下無影燈上光源的按鈕,觀察手掌模型的影子變化。光源數量有幾個,物體的影子就有幾個,當光源數量足夠多的時候,物體本影變小,影子就會變淡甚至達成“無影”效果。 無影燈其實并不能"無影",它只是減淡本影,使本影不明顯,發光物體的面積越大,本影就越小。 |

展品序號 |
6 |
|
展品名稱 |
平面與立體 |
|
展品介紹 |
燈光投射到不同立體模型,背景墻上的影子呈現出不同平面形狀,展示平面與立體的關系。 按下燈源按鈕,燈光投射到對應模型,背景墻上顯示出對應模型的影子,對比不同模型之間的影子形狀,展示影子的變化情況。 |

展品序號 |
7 |
|
展品名稱 |
彩色的影子 |
|
展品介紹 |
白光是由等分的紅光、綠光、和藍光混合而成的,展品展示加法混色的原理。站在紅光、綠光、和藍光的照射區域內,觀察影子的顏色變化情況。 |

展品序號 |
8 |
|
展品名稱 |
制作影子 |
|
展品介紹 |
展品通過光源對投影道具進行投影設計,再與特定的影子畫進行結合,將不完整的圖畫補充完整,組成一個完整的圖畫。 |

展品序號 |
9 |
|
展品名稱 |
影子的交點 |
|
展品介紹 |
通過展示影子的交點產生情況,展示光與影的基本原理。 通過按鈕控制燈源,每個按鈕對應一盞燈,選擇性的打開燈源,展示形成影子的數量。關閉燈光,展示影子消失情況。每個光源在物體的后面投射出一個影子,多個影子交匯在一點上。 |

展品序號 |
10 |
|
展品名稱 |
影子廚房 |
|
展品介紹 |
本展品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廚具、餐具等物品將其作不規則的排列、擺放,以光投影方式產生錯誤視覺的藝術效果。 影子的形狀與光源與物體之間的距離、角度等有關,當我們給予一個物體某個特定的角度時,我們就能得到與實物不一致的影子,能夠賦予更有藝術性的場景。 |

展品序號 |
11 |
|
展品名稱 |
線條影子墻 |
|
展品介紹 |
四種模型經過燈光的照射后分別投影出鋼琴、飛機、自行車、長城的影子。 |

展品序號 |
12 |
|
展品名稱 |
字母影子墻 |
|
展品介紹 |
兩種模型經過燈光的照射后分別投影出一個女人和人臉的影子。 |

展品序號 |
13 |
|
展品名稱 |
藝術影子墻 |
|
展品介紹 |
三種模型經過燈光的照射后分別投影出抱膝女孩、坐姿女孩和情侶的影子。 |

展品序號 |
14 |
|
展品名稱 |
堆積影子 |
|
展品介紹 |
展示目標 兩種模型經過燈光的照射后分別投影出摩托車和帆船。 |

展品序號 |
15 |
|
展品名稱 |
投影藝術 |
|
展品介紹 |
底座上的模型經過電機帶動擺動及燈光的照射后在背板上形成各種模型擺動投影,背板上還裝有星星月亮及昆蟲的叫聲組成一幅美麗的夜晚畫面。 |

展品序號 |
16 |
|
展品名稱 |
說話的影子 |
|
展品介紹 |
模型經過燈光投影和電機帶動轉動在展架背板上形成影子在說話的效果。 |

展品序號 |
17 |
|
展品名稱 |
雙影 |
|
展品介紹 |
展示光沿直線傳播。同一物體光照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影子也不同。展品按下啟動按鈕,光源亮起,圖形轉動。光線受圖形遮擋,在墻壁上成像,旋轉到特定位置,形成不同的影像。 |

展品序號 |
18 |
|
展品名稱 |
影子舞臺 |
|
展品介紹 |
展項通過兩組有趣的互動活動,展示光與影之間的關系。臺面上有兩種材質的卡片,有機玻璃鏡和橙色透明亞克力。可旋轉的圓盤一面為鏡面,一面為亞克力面,當圓盤鏡面朝著光源時,將光反射到墻面,此時觀眾可以將橙色透明亞克力和有機玻璃鏡的非鏡面放置在圓盤上,查看墻面投射出的影子與畫面結合場景;旋轉圓盤,當圓盤亞克力面朝著光源時,將有機玻璃鏡的鏡面放置在圓盤上,查看墻面投射出的影子與畫面結合場景。 |

展品序號 |
19 |
|
展品名稱 |
動態環影 |
|
展品介紹 |
不同直徑的圓環懸掛于空中,利用電器元件可控制其升降,通過不斷變換若干不同直徑的圓環的上下位置,并在交叉燈光照射下在臺面形成美妙的環影圖案,來展示一種奇妙的交叉投影光影效果。 |

展品序號 |
20 |
|
展品名稱 |
跳舞的影子 |
|
展品介紹 |
展示當物體和投影屏幕固定不動時,通過改變光源的位置和照射角度就可以改變影子的形態。當光源亮起,將3D打印模型的影子投射到幕布上,展項通過改變光源的位置來改變影子的角度和形態,讓影子看起來好像跳起了舞蹈一樣。 |

展品序號 |
21 |
|
展品名稱 |
影子舞臺 |
|
展品介紹 |
展項利用4種不同的模型及可移動的光源,使公眾了解光源距離物體越近,影子越小;光源距離物體越遠,影子越大的原理現象。互動時,參與者點亮光源,拿起光源后,由于光源與不同鏤空位置得距離在不停變化,所以鏤空部分在臺面上形成的圖案也在不停的變化,光源距離模型越近,影子越大;光源距離模型越遠,影子越小,在動態中感受影子的神奇特點。 |

展品序號 |
22 |
|
展品名稱 |
旋轉的影子 |
|
展品介紹 |
展項利用可旋轉的線型人臉造型及光源,展示光與影的基本原理。點亮光源,線性人臉造型投射在背板上。旋轉造型,背板上的人臉影子發生有趣的扭曲變化。 |

展品序號 |
23 |
|
展品名稱 |
影子精靈 |
|
展品介紹 |
展品由12種模型、投影機、箱體、主機、展架背板等組成,觸摸任一模型,投影機投出對應模型的動畫到模型的影子上,與模型影子組成另一幅畫面。 |

展品序號 |
24 |
|
展品名稱 |
影子謎語 |
|
展品介紹 |
展項利用多媒體,以猜謎語的形式進行互動,從中鍛煉公眾的想象力及思維能力。 |

展品序號 |
25 |
|
展品名稱 |
猜影子 |
|
展品介紹 |
展項通過有趣的多媒體互動,展示影子的形成。 物體影子的長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關,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形狀有關。通過影子的形狀就能猜測的物體,比如,雞蛋籃子的影子是松樹,A型架的影子是鱷魚,香煙的影子是煙囪……。 |

展品序號 |
26 |
|
展品名稱 |
皮影戲 |
|
展品介紹 |
展項通過兩名參與者互動參與,一名參與者在幕布后面表演皮影戲,另外的參與者在前面觀看,展項很好的將投影與傳統藝術相結合,讓參與者體驗到影子的神奇。 |

展品序號 |
27 |
|
展品名稱 |
日食 |
|
展品介紹 |
展項通過三球儀演示裝置,展示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運行方式,以及日食現象及成因。 利用按鈕,可控制地球、月球、太陽轉動。當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便發生日食現象。(展項僅做演示,非實際比例) |

展品序號 |
28 |
|
展品名稱 |
趣味影像 |
|
展品介紹 |
通過體感器檢測到的人體與制作的視頻組成一幅有趣的互動動畫。 站在展架前方,體感器檢測到人體傳給主機,再由主機將數據傳輸給投影儀,最終投影儀將人體的影子投影到展架背板上,配合制作的背景視頻組成一個好玩的互動動畫。 |

展品序號 |
29 |
|
展品名稱 |
水影 |
|
展品介紹 |
展項通過燈光和滴水裝置,投射出波紋影像,藝術地展示水紋投影的動態變化,激發公眾探索光學現象的奧秘。 透明水盤組懸掛在頂部,通過光源和滴水裝置投射出波紋影像。當水面產生擾動時,會產生水紋。當光線穿過水紋的波谷時,其行程較短,被反射或折射較少,其投影較明亮;當光線穿過水紋的波峰時,其行程較長,被折射或折射較多,其投影較暗淡,所以水紋投影會呈現動態的明暗差異。 |

展品序號 |
30 |
|
展品名稱 |
日晷 |
|
展品介紹 |
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陽光的投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展品通過模擬不同季節及不同時間太陽光照射地球的位置變化,展示日晷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測定并劃分時刻和季節的原理。 |

展品序號 |
31 |
|
展品名稱 |
影子集合 |
|
展品介紹 |
展示光沿直線傳播及光與影的基本關系。光沿直線傳播,當光線在傳播過程中被遮擋后,就會形成影子。利用光的這一特性,設計特定不同形狀的擋板,通過對這些擋板進行組合、排列,用光源照過去就會形成影子集合,形成一個八角星或完整的心。 |

展品序號 |
32 |
|
展品名稱 |
留影壁 |
|
展品介紹 |
展項利用長余輝稀土發光材料在強光照射下的吸光特性,制作留影壁,以展示光與影的關系。 稀土長余輝發光材料是一類光致儲能功能材料,又稱為“夜光粉”,廣泛應用于弱光照明、應急指示、建筑裝飾和工藝美術等領域。若墻面采用長余輝稀土發光材料,如果在強光照射時部分墻被物體遮擋,此部分墻面便無法吸收光子,并與周圍墻面產生長時間的明暗差異,就如同物體的影子被長時間保留在墻面上一樣。 |

展品序號 |
33 |
|
展品名稱 |
鏡像與影像 |
|
展品介紹 |
展項通過光源照射在鏡子上的反射和投影成像,展示鏡面反射像和投影像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當光源照射有鏤空圖案的鏡面時,大部分光線被鏡面反射,無法穿過鏡面;少部分光線穿過鏡面上的鏤空圖案,便能在墻體或地面上投影出鏤空圖案的影像,所以此圖案影像的輪廓明亮。 |

展品序號 |
34 |
|
展品名稱 |
影子叢林 |
|
展品介紹 |
電機帶動燈光轉動使得模型受到燈光遠近照射的不同在展架背板上形成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展品由模型、電機、背板及燈光組件等組成,電機帶動燈光轉動,使得模型受到的光有近有遠,產生的投影也隨之變化,從而在背板上形成一幅在路上開車的視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