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概況
每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相信每個人都有很多疑問,我們的世界是怎么來的?滿天星斗的運行有可規律?我們人類可以像鳥兒一樣在天空翱翔嗎?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才讓人類不斷對太空進行探索,試著去解開宇宙神秘的面紗。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掌握宇宙的奧秘。隨之而來各種宇宙探測器應運而生,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人類如何掙脫地心引力的封鎖把火箭送到太空?我們人類為登上月球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在宇宙真空環境中,我們的宇航員如何工作和生活?沒有了地心引力,對生活和工作又造成了哪些影響?太多太多的答案等著我們去揭曉。
《去往遠方的遠方-太空探索》展覽設置5個展區,第一展區是《序?來自遠方的聲音》,該展品作為導引,通過沉浸式體驗,讓觀眾了解宇宙的景象;第二展區是《思?閃爍的星空》,該展區共設置5件展品,通過古今外傳說,讓觀眾思考太空的奧秘;第三展區是《看?清晰的宇宙》,該展區設置6件展品,通過各種觀測工具及數學公式,讓觀眾對太空有初步的認知;第四展區是《去?深邃的遠方》,該展區設置10件展品,通過互動展示和展品講述,讓觀眾心中對太空充滿向往;第五展區作為結尾,讓觀眾可以了解到人類對外星球探索的渴望。
該方案展覽面積約為400平方米,共計17件互動展品及24件圖文展板,通過組合式安裝,極大的方便了展覽安裝和拆除。
三、服務需求
《去往遠方的遠方-太空探索》臨展明細表 |
||||
序號 |
展區名稱 |
展項名稱 |
展項描述 |
備注 |
1 |
序 |
來自遠方的聲音 |
本展品為展廳入口處位置標志性展品,以多媒體互動的方式讓觀眾感受人類探索太空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聲音,這個聲音也是開啟整個展覽的重要元素,在視聽覺雙重感官體驗中進入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 |
|
2 |
思· |
遠古的猜想 |
眾互動式,通過觸摸線稿,即可觸發簡短動畫特效,通過互動可觀看每一段故事的演繹過程,逐漸了解每一段故事的來龍去脈,在互動中讓人們了解遠古神話故事中古人對宇宙由來及對天空的想象,了解古人的宇宙觀。從而激發人們了解宇宙、探索宇宙的的興趣。 |
|
3 |
宇宙觀大辯論 |
觀眾互動時,走近展架即可觸發感應,觀眾會看到畫像“活”起來,四位天文學家張嘴說話,開始一場宇宙觀大辯論。各自描繪出自己的宇宙觀,闡述對宇宙運行規律的認知,相互之間進行觀點辯論,最終達成共識。通過辯論,觀眾可以了解各個宇宙觀代表學說及發展,感受人類在有限觀測技術下對天體運行規律的想象。 |
|
|
4 |
地球的封鎖 |
展品主要由玻璃鋼漏斗、多個不同材質的球、收集槽、手輪等組成。其中不同密度、不同質量的不銹鋼球來代表不同的行星。 |
|
|
5 |
掙脫地球的引力 |
展項臺面設置觸摸屏,觀眾選擇點擊“發射飛行器”按鈕后,以《從地球到月球》小說中,巨型大炮“哥倫比亞”號將航天器發射到月球為故事背景,設置大炮搭載飛行器,朝向宇宙空間發射飛行器游戲。 |
|
|
6 |
看· |
觀天利器 |
通過互動,讓觀眾了解中國古代天文成就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感受中國古人探索宇宙的先進智慧和不斷創新的精神。 |
|
7 |
看清星星的真容 |
互動時,觀眾看到北京地區(北緯40度)觀測到的星空,按動按鈕可以切換到不同季節的星空,上下左右轉動望遠鏡的方向,可以看到天空中不同的星座分布。 |
|
|
8 |
聽到太空的樣子 |
通過互動,觀眾可感受拋物面聚音鍋的強大探聽能力,生動有趣地向觀眾展示拋物面焦點收集聲波、射電望遠鏡的拋物面匯聚信號的原理。 |
|
|
9 |
撥云見日看更清 |
互動時,觀眾利用望遠鏡觀看星空,觀眾會發現,層層大氣遮擋了視野,無法完全看清星空;觀眾可一層層移開亞克力板,移得越多星空會越清楚;當所有亞克力板被抽下時,星空毫無遮擋地呈現在望遠鏡前方,展現出高于地面望遠鏡10倍清晰度的畫面。 |
|
|
10 |
尋找未知的行星 |
展項設置一個小櫥窗,內置一套天體運行模擬系統,櫥窗表面為通電磨砂玻璃,臺面設有按鈕。通過互動,觀眾即可了解科學家利用凌日法這一尋找行星的方法。 |
|
|
11 |
去· |
突破引力封鎖的工具 |
展品主要由多媒體互動屏等組成。觀眾根據發布的火箭發射任務,組裝火箭。火箭的主要構成分為:返回艙、整流罩、逃逸塔、燃料、助推器、一級火箭、二級火箭、軌道艙、推進艙等。 |
|
12 |
天上的安全燈塔——北斗 |
通過互動,觀眾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建設過程、服務范圍以及應用場景。 |
|
|
13 |
月外來客 |
觀眾將識別卡片放置識別區域,進入相應的互動,觀看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或嫦娥五號發射模擬場景。根據顯示屏劇情發展,利用遙桿與按鈕,完成相應的科學考察任務,了解嫦娥系列探測器的相關知識,觀看相應科學影像。 |
|
|
14 |
人類的太空之家 |
觀眾通過幻影成像,可以看到宇航員在空間站中漂浮、游動、工作、生活、出倉的場景畫面。觀眾可以直接感受到宇航員在太空中與地球上生活的差別,以此了解到人類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不便,以及人類和平探索太空的勇敢嘗試。 |
|
|
15 |
尋找火星窗口 |
本展品主要由可升降結構展臺、太陽、火星、地球模型、透明屏、啟動按鈕、火箭互動件、變軌按鈕等組成。太陽、火星及地球模型置于臺面下方,通電后太陽不停自轉,地球和火星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模型上方為一塊透明屏,觀眾可直接觀察到屏幕下方模型的運轉。 |
|
|
16 |
引力彈弓 |
觀眾互動時,可用手撥動單擺,當單擺運行到與電磁鐵相吸的時候,系統自動切斷電源,單擺獲得一定的加速度;當單擺返回,運行到與電磁鐵相斥時,系統自動切斷電源,單擺獲得斥力從而減速。單擺以此狀態循環往復下去,直至速度消失,單擺即停止運動。通過互動,觀眾可直觀看到引力彈弓效應的作用。 |
|
|
17 |
尾 |
送給遠方的聲音 |
觀眾點擊觸摸屏選擇,選擇金唱片的音頻內容,并帶上耳機聆聽,同時在右側滑動查看金唱片中附帶的圖片。在宇航員來信環節,觀眾可以選擇想要了解的問題,在郵筒的出信口會收到來自宇航員的紙質回信。在寄信環節,觀眾可以在攝像頭下拍照,并錄制音頻,將照片和音頻發送給外星人或宇航員,發送完畢后畫面將展示信件飛向太空的特效,觀眾錄下的內容也會漂浮在太空界面上,觀眾也可以查看自己以及其他人錄制的音頻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