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姑娘高清版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古代又黄又肉到湿的爽文,成品短视频app软件大全版,色老头久久综合网

您好!歡迎光臨上海慣量自動化有限公司,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定制咨詢熱線 13301690619
您的位置: 主頁 > 新聞動態 > 企業新聞

新聞動態

聯系我們

上海慣量自動化有限公司

郵 箱:lkq@shglzd.com
手 機:13301690619
電 話:13301690619
地 址:上海市嘉定區翔江公路485號機器人產業園

中國美術館二期擴建工程項目建筑投標方案設計說明

發布時間:2020-05-27 18:51:58 人氣:

中國美術館二期擴建工程項目

建筑投標方案設計說明

1  總體規劃

1.1  東西軸線

在故宮北面的景山上,五個美麗的亭子共同形成一條東西向的軸線;美術館一期老館巧妙地延續了這條軸線,它用四角攢尖的屋頂與景山山頂的亭子遙相呼應,使建筑有機地融入城市環境之中。

在二期擴建新館的規劃設計中,這條東西軸線被再次強調出來,軸線上突出了中央展廳的圓形屋頂、西部的主入口、新老館之間的水池和蓮花橋,它們使二期新館自然地和一期老館聯合成一個整體,共同成為城市的一道美麗的風景。

1.2  南北軸線

一期老館有著一條明顯的南北軸線,體現了傳統的中國式的對稱布局,它和東西軸線的交點,正是整個建筑的至高點。

二期新館也用一條南北向軸線形成對稱格局,它自身兩條軸線的交點是中央展廳圓形屋頂的圓心,也是二期建筑的最高點,但它低于一期老館的屋頂,體現了對老館的尊重。

1.3  街景

設計中考慮了從五四大街和東皇城根遺址公園看美術館一期和二期的街景,一期的金色屋頂和二期中央展廳的圓形大屋頂最為醒目,南面的雕塑廣場體現出美術館的文化氣質,西面的水景和綠化很好地襯托著美術館精美的建筑。

美術館二期建筑的西南角設計了一個屋頂花園,它既可以使人從上面很好地欣賞到故宮、景山等優美的城市景色,自身又成為一道都市的風景,它裝點了這個城市的街角,為五四廣場和皇城根遺址公園在上空增加了一抹淡淡的綠色。

2  總平面功能布局

1.1  本設計沿用了一期老館的南面主入口,北側的綠化和停車場也基本保持不動。

1.2  二期新館位于一期老館西面,南面距紅線34米,北面距紅線約30米,西面距紅線約10米,東面距紅線約10米,距老館主體建筑約38米。

1.3  二期新館的東側與一期老館之間是文化廣場,布置有淺水池和連接兩館的橋。

1.4  二期新館的南側設計成雕塑廣場,與老館南側的雕塑花園聯為一體,雕塑廣場成階梯形的疊落。

1.5  二期新館的西側是新館的主入口和一個大面積的水面。

1.6  二期新館的北側為新館次入口,主要用于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出入,布置有地上停車位和地下車庫的出入口。

3  總平面交通組織

3.1  美術館二期用地南側為五四大街,西側為東皇城根路,周邊有17條公交線路環繞,交通便利。

3.2  機動車可以從老館南入口進入,也可以從新館西北角駛入,沿著老館與新館的環路,車輛可以很方便的到達兩個進出地下車庫的坡道。

3.3  自行車主要從新館西北角進入,從新館北側的自行車坡道進入自行車停車庫。

3.4  去老館的參觀人員主要從原南入口進,而去新館的參觀人員主要從西入口進入,兩部分人員可以通過兩館之間的蓮花橋互通。

3.5  后勤辦公人員主要從新館西北角進入基地,然后分別從兩個館北面的后勤人員入口進入建筑內。

4  綠化規劃

4.1  利用建筑退紅線的距離,老館和新館的南側形成一個帶行的綠化區域,這里以雕塑為主題,形成一個可供市民觀賞休憩的綠色長廊,也使新館與老館掩映在一片綠樹之中。

4.2  老館與新館之間,是綠色的文化廣場,水池、小橋、舞臺點綴其中,既可休閑又可用作文化集會。

4.3  老館北側、新館北側及西側,道路、停車場之外的場地都用做綠化用地,盡可能的擴大綠化面積。

4.4  老館的竹子長廊是老館的一大特色,新館用一個個的竹子陽臺與它呼應,使綠化與建筑交織在一起。

4.5  新館的西南角和中軸屋頂,設計了兩個屋頂花園,為建筑增加了自然情趣。

5  規劃用地及技術經濟指標

5.1  規劃用地

中國美術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故宮東北的五四大街。1962年落成的美術館一期建筑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標志性建筑,二期工程擴建用地位于美術館一期老館西側,南臨五四大街,西臨東皇城根遺址公園,北面至曉教胡同,東面與美術館老館相接。

建設用地東西方向寬約90米,南北方向長約140米。規劃要求建筑退西邊紅線不小于10米,退南邊紅線不小于34米。建設用地面積大約17600平方米。

5.2  經濟技術指標

建筑使用性質:  博物館建筑

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以上

抗震設防烈度:  8度抗震設防

建筑耐火等級:  一級

人防類別:    五級

用地面積:        17600 m2

人防面積(暫估)  4800 m2

建筑層數:  地上3層,地下1

容積率:    1.43

建筑密度:  52.0%

建筑高度:  16.8 m

綠地率:    30.2%

機動車位:  403

其中(一期)地上51輛(其中大型客車3輛)

(二期)地上65輛(其中大型客車10輛),地下287

自行車位:  1150

6  單體建筑方案

6.1  設計理念

6.1.1 “藝術的珍寶盒”

在中國,有用珍寶盒來收藏傳家寶和貴重物品的傳統,它的制作工藝和它里面珍藏的東西一樣精巧細膩。打開珍寶的過程,正是一層層揭開寶物神秘面紗的過程,也是一個富有趣味的探索過程。

只有用壯麗而璀璨的容器來盛裝,才能與珍貴的寶物相匹配。因而,與美術館里陳列的國家級美術珍品相匹配,美術館建筑也應該是精美而璀璨的。

 6.1.2 “水墨城市”

中國的傳統國畫運用水和墨來做畫,因為只有水和墨才能只使用簡單的兩種顏色——“黑”和“白”,來表達宇宙無限的意境。

國畫藝術中水與墨的運用,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即宇宙萬物都是由虛和實組成的,但虛與實并不是相互獨立存在的,而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地交織在一起的。衍生到建筑藝術,就是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的交替與融合。

6.2  設計手法

中國美術館二期工程的設計正是這兩個理念的體現。

美術館二期單體建筑被設計成一個“藝術的珍寶箱”,一個賦予文化內涵的標志性的雕塑作品。它是一個精美雕刻的中國古董盒,它被精確地切割出來,融合著文化的活力,連接著內和外,連接著新和老。

美術館二期單體建筑的設計,將內部空間凝聚組合成一個個方形體塊,成為建筑的實體,而每兩個體塊之間拉出一道斷縫,做成半室外的陽臺。這樣,室外空間被有規律地穿插在室內空間之中,即豐富了空間層次,又使它成為富于休閑情趣的空間亮點。

7  單體建筑功能分區

7.1  功能分區

首層平面包括門廳、中央展廳、臨時展廳、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和綜合服務區等。

二層平面和三層平面包括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展廳以及屋頂庭院。

屋頂平面布置有特色餐廳和屋頂花園。

地下層平面包括藏品庫區,車庫,設備區。

7.2  空間組織

室內空間的組織采用內部和外部相互交替穿插的原則,由此形成一個個室內空間的室外斷點,參觀者可以在那里稍作休息,同時欣賞一下城市的景色和周圍的花園。

公共過道水平和垂直地連接著不同的展覽空間。所有的展覽區域都和中央展廳相連通。中央展廳和臨時展廳的共享空間,充滿了新鮮空氣和自然陽光,體現出國家級美術館的氣勢。

8  單體建筑內部交通組織

8.1  參觀人流

參觀人流可以從西部入口進入,也可以從與東側老館相連的橋上進入,通過門廳即可進入雄偉的中央展廳,從中央展廳向北,能方便的進入兩層通高的臨時展廳,從中央展廳的西北角和東南角,可以通往二層與三層的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展廳。

二層與三層是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展廳,北部展廳采用串聯式布置,人流按串聯路線參觀,南部展廳采用并聯式布置,人流可選擇進入任何一個展廳參觀。

8.2  交流活動人流

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人員可以從室外直接進入首層的多功能廳和學術報告廳。并能從建筑北側進入后勤辦公區開會。

8.3  工作人員流線

后勤辦公人員從建筑北側的入口進入,并可以通過走道進入展陳區等其他區域。

8.4  展品流線

運展品的大貨車從地下車庫的坡道進入展品裝卸區,然后通過建筑東側的貨梯運往各層展陳區。

9  各專業設計及消防、人防、節能環保設計

9.1  結構設計

1、為避免對原有舊館主體結構的影響,減少對舊館結構的擾動和破壞,新建部分與原有建筑在新舊部分空間連續的前提下從基礎直到上部結構完全脫開。

2、根據本工程的特點,新建結構擬采用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局部如中部臨時展廳及中央展廳屋頂采用鋼結構。

3、主要利用樓梯、電梯間設置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地下為車庫,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梁板體系。地上部分由于柱網尺寸較大,擬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柱及樓板,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以減小結構高度。

4、中部臨時展廳及中央展廳屋頂由于跨度較大,同時為適應建筑造型的需要,擬采用鋼結構。

5、基礎擬采用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天然地基。

9.2  給排水設計

9.2.1  給水系統

A.  水源:生活及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網兩路供水,市政壓力0.2Mpa,在室外布置成DN150環狀管網,  兩根給水引入管上設置水表。

B.  給水系統

a)   按使用要求采用分質供水:

序號

系統分類

用途

來源

1

生活給水

洗滌、餐飲、空調冷卻水補給

市政管網

2

中水

沖廁、綠化澆灌、地面沖洗

廢水處理后回用

b)   生活給水不分區,利用市政給水壓力直接供給。

c)   中水系統:根據北京節水辦文件要求,本工程需設中水系統。中水處理設備設在地下室中水機房內,采用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廢水,再由變頻調速中水泵供給沖廁及綠化澆灌使用;在地下車庫和室外道路周邊設給水栓或地下式給水栓用于地面的沖洗。中水系統不分區。

9.2.2  熱水:

A.  在地下室設熱水機房,設一套生活熱水供水設施,提供600C生活熱水,供衛生間、餐廳及其它輔助用房所需生活熱水。

B.  熱源:采用市政熱力作為熱源進行熱交換。

C.  熱水系統:系統分區與生活給水系統相同,生活熱水采用機械循環方式以維持管網熱水溫度。

9.2.3  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廢水分流系統。

A.  排水系統包括:

a)   生活污水排放系統:衛生間糞便污水排放

b)   生活廢水收集系統:包括洗滌、洗浴廢水收集

c)   雨水系統: 包括屋面雨水排放、地面雨水排放。

    B. 廢水收集作為中水水源,匯總后排至設在地下室中水機房的廢水調節池內,經物理和生化處理后作為中水回用。

    C. 糞便污水等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餐飲污水經隔油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D. 地下室污廢水排至集水泵坑,經泵提升后排入市政雨、污水管。

E 修復、攝影等有特殊污染的污水設專用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排向市政污水管。

F. 雨水系統:

a)   屋面雨水經管道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b)   室外綠地、道路和硬質鋪裝場地的雨水排放,盡量考慮回滲,超量部分經雨水口和管道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9.2.4  循環水系統:

    本工程室外設景觀水池,采用循環水處理系統。在地下室設置循環水泵及過濾設備循環周期為12小時。

9.3  暖通空調設計

9.3.1  室內外設計計算參數:

1. 室外設計計算參數:

海拔

31.2 m

大氣壓力

冬季102.04kPa,夏季99.86kPa

夏季空調計算干球溫度

33.2

夏季空調計算濕球溫度

26.4

夏季通風計算溫度

30

夏季通風計算相對濕度

64%

冬季空調計算干球溫度

-12

冬季空調計算相對濕度

45%

冬季通風計算溫度

-5

冬季采暖計算溫度

-9

冬季最多風向

NNWN

冬季室外平均風速

2.8m/s

夏季室外平均風速

1.9m/s

最大凍土深度

85cm

2. 室內設計計算參數:

房間名稱

夏季

冬季

最小新風量

或換氣次數

建筑面積人員密度

設備燈光負荷

室內

噪聲

備注

溫度

濕度

%

溫度

濕度

%

m3/hp

w/m2

展陳區

25±2

55±5

20±2

50±5

20

4

20

藏品庫房

20±1

50±5

20±1

50±5

30

40

10

庫前區

20±1

50±5

20±1

50±5

30

40

10

辦公室

2527

65

2022

35

40

10

40

閱覽室

2527

65

2022

35

35

12

25

會議室

2426

65

2022

35

20

3.5

20

學術報告廳

2426

65

1921

30

25

根據座位

20

安防中心

2426

60

1921

30

50

25

50

文物保護研究用房

2426

60

2022

40

50

15

45

文物管理用房

2527

65

2022

30

40

12

20

公共衛生間

2729

1618

12/小時

變配電室

≤30

≥10

8/小時

冷凍機房

≤30

≥10

5/小時

熱交換站

≤30

≥10

10/小時

水處理間

≤30

≥10

10/小時

水泵房

≤30

≥10

5/小時

停車庫

6/小時

9.3.2  暖通空調系統冷熱源設計

1.  本工程總體采暖、空調熱負荷約為3750Kw,熱源采用城市供暖熱力管線。 在地下室設置集中熱交換站,制備本工程所需要的6050空調用熱水。熱交換站建筑面積約135平方米,建筑層高不低于4.5

2.  本工程總體空調冷負荷約為4300Kw,在其地下室設置制冷機房,包括三臺400冷噸的螺桿式冷水機組,提供712℃空調用冷凍水,以滿足為整個工程夏季和部分內區及恒溫恒濕空調的全年冷量需求。其中一臺400冷噸的螺桿式冷水機組為保證建筑內區和部分恒溫恒濕文物庫房全年冷負荷需求,在過渡季節甚至冬季均可以運行。

3.  在最寒冷的時候可以利用冷卻塔和熱交換機組直接制備冬季空調用冷凍水,以節省冬季的冷水機組運行電耗。制冷機房建筑面積約420平方米,建筑層高不低于5.4

4.  在夏季和過渡季節可利用空調冷卻水的熱量,通過板式換熱器對生活熱水的補水進行預熱處理至30以上;僅在冬季最寒冷季節,冷卻塔停止使用時,才利用市政熱力直接制備生活熱水。這樣一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生活熱水的能耗。

9.3.3  空調水系統設計

1.   本工程空調冷、熱水采用四管制水系統,負荷側為定水溫、變水流量系統,冷熱源側則采用定流量系統的形式。在供回水干管之間設置壓差旁通裝置。所有末端空調設備為四管制空調機組和四管制風機盤管機組。在首層的臨時展廳和中央展廳的地面設置局部低溫熱水地板采暖系統。

2.          本工程的冬季空調加濕系統安裝使用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加濕方式。對于非工藝性要求的一般房間,如辦公室、會議室、餐飲、銷售等區域采用運行成本費用較低的濕膜或高壓水噴霧加濕的方式。對于工藝性濕度要求較嚴格的藏品庫房則采用電熱加濕方式,以滿足其濕度精度的要求。而對大面積的展廳則建議采用濕膜加濕與電熱加濕相結合的加濕方式,由濕膜使被加濕空氣加濕至3040%,而后再由電熱加濕至所需要的濕度

9.3.4  空調通風系統設計

1.   本工程對藏品庫房和展廳等對室內環境有較高的溫度、濕度精度要求的房間,設計采用定新風量的全空氣系統形式。空調機組將設有過濾、混合、電子凈化處理、冷卻、加熱、加濕、紫外線消毒等功能,以維持滿足這類房間所需要的恒溫恒濕要求。在庫前區和藏品庫房分設獨立的空調系統。

2.   對于沒有嚴格工藝性的溫度、濕度精度控制要求的多功能廳、圖書閱覽室、學術報告廳、觀眾影像廳、報告廳等較大空間的舒適性空調系統,設計分別采用獨立的可變新風量至全新風工況運行的定風量全空氣系統。而對于行政辦公、物業管理和綜合服務區的辦公室等的分散的小面積房間,設計采用四管制風機盤管機組加新風的空調系統形式,以滿足不同房間的個性化調節要求。

3.   在展聽等的空調系統排風側設置全熱交換的能量回收裝置,以節省新風能耗。公共衛生間和機電設備用房等設置機械通風或排風系統。

4.   由于藏品庫房絕大部分采用氣體消防滅火系統,所以不設置消防排煙系統,火災時庫房通風系統應關閉并停止運行。但庫房還需要設有消防滅火后,排除滅火用氣體的排風系統。

5.          在業務科研區的消毒事、修復室等除維持一定的房間溫濕度外,單獨設置房間的機械排風系統,以排除工作時的污染氣體,維持房間的微弱負壓。

6.   地下停車庫按照《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設置平時通風系統和火災時的機械排煙系統合用。機械排風、排煙系統按照防火分區設置,系統排風、排煙風量按照每小時6次換氣確定,地下車庫的平時送風系統在火災時則作為機械排煙系統的補風,補風量不小于排煙風量的50%

9.4  電氣設計

中國美術館是國家級美術館,用電負荷屬于一級負荷;安全防范屬一級風險單位,按一級保護設計安防措施;按智能建筑甲級設計智能化系統;按特級考慮火災報警的安全措施。

9.4.1  電力配電系統

1.1  電源:本工程從市政引來10KV兩路獨立電源同時供電,互為備用。另設柴油發電機組,供消防負荷及重要負荷。

1.2  變配電容量:4000KVA,設2×2000KVA干式變壓器。

1.3  自備電源:考慮到特別情況或事故,內設1800KW柴油發電機組以作緊急情況下備用電源。

1.4  不間斷電源:對于信息網絡、安防、消防系統等不允許間斷供電的系統提供不間斷(UPS)電源。

1.5  配電系統:本工程采用10KV0.4/0.23KV二級配電,10KV配電采用放射式,0.4/0.23KV配電采用放射式配電為主,樹干式配電為輔的混含式配電。

1.6  照明系統:采用高質量的照明系統,考慮到美術館的特點,對珍藏品和貴重展品的展區照明應讓觀眾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又要使人工照明的光線對貴重展品的損害減到最小,讓文物類陳列品和收藏品得到最好的保護。在展區采用一般照明與局部照明相結合,應用現代計算機控制技術進行人來光亮,人走光暗的調光控制,以節能和保護展品。所有公共系統采用集中自動光控系統,以節能和便于管理。

1.7  防雷接地:本工程按二類防雷建筑設計防雷裝置,所有配電系統和弱電系統均設有防雷電波入侵的裝置,整個建筑物與所有金屬構架、金屬管道作總等電位連接,特殊潮濕和環境惡劣的場區采取局部等電位連接,以保證建筑物內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建筑物采用聯合接地方式,接地電阻應小于0.5歐姆。

1.8  室外照明:由于本工程為擴建工程,其室外照明應與老美術館的室外照明整體協調統一,控制系統亦應能獨立控制,又能兩館統一控制。

9.4.2  弱電系統

2.1  安全防范系統:詳見關鍵技術及藝術部分說明

2.2  樓宇智能化系統:

按照本工程特點,采用一套完全智能化樓宇管理系統是十分必要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對樓宇設備運行的自動控制和樓宇設運行歷史記錄、狀況等的設備運行管理,是保證樓宇設備正常運行,維護室內環境的現代手段。

2.3  智能化美術館系統:

本工程屬國家級美術館,應以數字化美術館為目標,建立一個以信息化系統為中心的美術館計算機網絡,美術館數據收集、處理、交流、傳輸、制作、存貯系統和公眾展示、咨詢系統,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體分步實施。

2.4  通信基礎設施:

通信的基礎設施包括建筑物內部,建筑物內部和外部之間語音、數據圖像、影視和文字的傳輸、交換、發送、接收系統,是信息化系統的基礎設施。以滿足高速、快捷、方便、安全、可靠、準確的要求。

2.5  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

通過光纖從市有線電視網引入有線電視節目和通過衛星電視無線接收用戶需要節目。接收來的電視節目通過前端設備,分配到各用戶。在建筑物內建立一套鄰頻傳輸的電視網絡。

2.6  會議系統:

在需要的會議室、廳配備遠程會議系統,同聲傳譯系統,視像、音響系統和會議控制系統(包括根據會議進程需要實現在會議場所、環境、聲、光、電的智能化控制)。

2.7  智能化系統的集成,盡可能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將各自獨立的網絡集成起來建立一個資源共享,統一管理系統。

9.5  消防設計

9.5.1總平面消防設計

A 中國美術館二期擴建工程建筑的西側和南側,是由城市道路所圍合,利于在火災緊急情況下消防車輛的到達。

B 在建筑的北面,在建設用地內設有消防車通道,最小寬度為9米,在建筑的東面可利用與美術館一期老館的消防通道,形成消防環路。

C 在建筑的四周,可利用消防車通道或綠地進行消防撲救。本方案設計的消防撲救面條件良好。

D 中國美術館二期擴建工程和一期老館的東西方向總長度達到232米。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須設置消防車道。本設計利用原來一期老館西側的消防通道,水池中設有消防車可通過的平臺。

9.5.2建筑消防設計

A.地下室部分:汽車庫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4000平方米;其它部位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1000平方米。

B.地上部分:中央展廳單獨為一個防火分區,其余部分每層分為兩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5000平方米。

C. 所有防火分區間的門采用甲級防火門,或耐火等級為3小時的防火卷簾。疏散樓梯及消防電梯前室門采用乙級防火門,管井門采用丙級防火門。

9.5.3  消防給水系統:

A. 本工程按一次火災計。若改造后的一期美術館消火栓、噴灑系統貯水池、水泵等設施能夠滿足本工程需要,可與之合用,本工程消防給水從一期直接接入即可。若一期消防給水系統不能滿足本工程使用要求,需按以下要求重新設置消防給水系統,即在地下室設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

B. 消防用水量 

系統名稱

用水量L/s

火災延續時間h

用水總量m3

供水方式

室外消火栓系統

30

2

216

市政管網直供

室內消火栓系統

20

2

144

消防水池貯水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8

1

101

消防水池貯水

C. 消防貯水池:在地下室設消防專用貯水池,由兩路市政水源經室外環管供水。水池貯存室內消防用水量245 m3,包括3小時室內消火栓用水、1小時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用水。

D. 消火栓系統

1.室外消火栓系統

a)   室外消火栓系統由室外消防環狀管網直接供水。

b)   按間距不大于120米和150米保護半徑設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

2.室內消火栓系統

a)   在建筑物設室內消火栓系統,系統不分區,采用臨時高壓供水,平時管網壓力由設在地下消防泵房的2臺穩壓泵及一套氣壓罐聯合穩壓。消火栓加壓泵一備一用,設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內;系統在室外設有兩套水泵結合器。為避免小流量時超壓,消防泵采用變流穩壓消防泵。

b)   室內消火栓采用DN65消火栓加自救卷盤。

E.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1.     除空間凈高大于8米的場所和不宜用水撲救的場所外均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     地下車庫、陳列展覽區域、庫前區、圖書資料庫采用預作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其余采用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3.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加壓泵一備一用,設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內。平時管網壓力由設在地下消防泵房的2臺穩壓泵及一套氣壓罐聯合穩壓。為避免小流量時超壓,噴淋泵選用變流穩壓消防泵。在室外分別設有2套水泵結合器。

4.     報警閥設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內。

F.  其它消防系統:

1.     藏品庫房、庫前區的暫存庫、業務科研區的裝裱、修復室等采用對環境無破壞作用的氣體滅火系統進行火災保護。

2.     本工程以中危險等級配置滅火器。地下車庫配35B推車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其余區域設有5A手提式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

3.     可根據消防性能化分析結論的要求確定是否在中央展廳、臨時展廳設自動水炮滅火系統或大空間智能主動噴水滅火系統。

9.6  人防設計

9.6.1  本方案在地下一層設人防工程,按照五級人防進行設計,平戰結合。人防工程總建筑面積暫估4800平方米

9.6.2  按照平戰結合的設計原則,人防工程在平時作為汽車庫使用,在戰時恢復成為人員掩蔽所或物質庫。

9.6.3  本工程的人防工程設計,將根據人防管理部門的具體設計要求,進一步明確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積、防護級別等要求,按照人防工程設計有關規范的規定,進行深入設計。

9.7  節能環保設計

9.7.1 本工程在冬季采用FREE COOLING的免費制冷系統,通過冷卻塔和熱交換系統直接制備冬季空調用冷水,從而減少和避免冬季冷水機組的運行。

9.7.2 在夏季和過渡季節利用空調冷卻水加熱生活熱水的補水,減少生活熱水系統熱能消耗。

9.7.3 根據空調系統功能要求的不同,采用多種不同的加濕形式,盡可能地減少電熱或電極加濕,節省工程配電容量和加濕成本。

9.7.4 采用以熱水盤管再熱為主的空調再熱方式,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電再熱,從而節省工程配電容量和再熱成本。

9.7.5 所有暖通空調的運轉設備應采用高性能、低噪聲的節能產品。冷水機組、空調冷凍水泵、冷卻水泵、空調熱水泵等須采用減震基礎,空氣處理機組、通風機等則需采用減震基礎或減震吊架安裝。空調水管與水泵的連接、通風管道與空氣處理機組或風機的連接應采用柔性短管。

9.7.6  采用節水型用水器具:

9.7.7  洗臉盆和小便器采用感應式給水龍頭

9.7.8  沖廁采用腳踏式沖洗閥

9.7.9  淋浴采用自動溫控混水器和腳踏式開關

9.7.10  綠地采用土壤濕度感應器、自動噴灌/滴灌設備

9.7.11  采用廢水收集、處理與中水回用系統,將洗滌、淋浴和雨水收集回用,供給沖廁、綠化澆灑。

9.7.12  生活熱水的加熱首要采用太陽能熱水器,以節約能源的消耗和減少廢氣的排放。

9.7.13  除屋面雨水采用回收和回用措施外,其他部位的雨水盡量考慮雨水回滲,以減少雨水的排放,改善水生態環境。

9.7.14  氣體滅火系統采用對環境無破壞作用的滅火劑。

9.7.15  柴油發電機房采用取隔音、消音措施,將噪聲降到規范允許的程度。

9.7.16  柴油發電機組采用排煙滿足環保要求的機組。

9.7.17  柴油發電機的排煙道采用消音器、使排氣噪聲降到規范要求范圍以下。

9.7.18  新建結構設計中采用了大量鋼結構構件及通過國家環保檢測的加固主材(如碳纖維片材、化學結構膠等)

10  建筑外貌藝術效果及城市景觀

10.1  外貌藝術效果

10.1.1  外墻面

美術館二期的外墻面主要由下部、中部和上部三個部分組成。他們沿著帶形采光窗橫向劃分。下部是鋸齒形的石材豎墻和鑲在墻中玻璃幕墻。中部是與美術館一期色彩一致的淡黃色石材。頂部是有淺浮雕暗紋的金屬面板,暗紋圖樣將由藝術家和建筑師來共同創作。

10.1.2  天窗

二期建筑中設計了大量的采光天窗:倒圓錐形的采光頂,七個鉆石形的采光井,屋頂庭院的玻璃采光天棚,圓形的小采光窗,反曲形的帶形窗,水平的帶形角窗。白天,它們將太陽光束引入室內空間,晚上,建筑內部的燈光從其中照射出去,照亮了城市的夜空,使整個建筑閃閃發光、晶瑩剔透,如同一個鑲嵌著鉆石的輝煌絢麗的水晶宮殿。

10.2  城市景觀

美術館一期的金色屋頂和二期中央展廳的圓形大屋頂將一起成為這里最為醒目的街景。二期建筑的西南角的屋頂花園,既可以使人從上面很好地欣賞到故宮、景山等優美的城市景色,又裝點了這個都市街角,為五四廣場和皇城根遺址公園在更高的水平面上增加了一抹淡淡的綠色。

中國美術館新館落成,將攜手老館,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共同成為北京城內負有盛名的一座標志性建筑。

11  關鍵技術及藝術

11.1  展廳自然采光

采光設計是展陳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本設計運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結合的方式,為建筑室內空間,特別是各個展廳提供了柔和、舒適、豐富動人的采光效果。

燈籠:中央展廳的上空是一個倒圓錐形的采光頂,大面積的帶百葉的采光窗,將自然光線引入高大的中央展廳,營造出大廳恢弘的氣勢。頂部的百葉可以調節,倒圓錐體的反光都使光線更加柔和舒適。

鉆石:建筑屋頂鑲嵌著七個美麗的鉆石形的采光頂。白天,它將太陽光束引入二層的展廳內。

臨時展廳的屋頂是一個水平的玻璃采光頂,中間有橢圓形的屋頂花園。

建筑西南角和東南角屋頂有圓形的采光窗,它們不規則地排布,形成室內空間富有趣味的頂光。

沿建筑外墻中部有一條反曲形的帶形窗,它給二層展廳提供了柔和的自然采光。

沿建筑頂部邊緣有一圈水平帶形天窗,它為三層展廳提供自然光的照明。

11.2  恒溫恒濕空氣環境

由于本工程需要常年有溫度、濕度控制的建筑功能房間相對較多,所以空調冷熱水采用四管制水系統,常年均有空調冷凍水和空調熱水供應。對藏品庫房和展廳等對室內環境有較高的溫度、濕度精度要求的房間,設計采用定新風量的全空氣系統形式。空調機組將設有新風過濾、預處理、混合、電子凈化處理、冷卻、加熱(再熱)、加濕、紫外線消毒等功能,以維持滿足這類房間所需要的恒溫恒濕要求。在庫前區和藏品庫房分設獨立的空調系統。

新風的預處理是指在冬季對引入的室外新風先進行加熱,在與回風混合,然后進行二次加熱處理,最后經過加濕,以保證送風的相對濕度要求。而在夏季則先對室外新風進行冷卻除濕后,再與回風混合,經過二次冷卻除濕,最后經過再熱處理以保證送風溫差不至過大,滿足溫、濕度精度的控制要求。如果沒有新風的預冷卻除濕,當夏季連續雨天時,單次對混合風冷卻除濕,有時送風濕度不能降低到50%以下。

而設置單獨獨立冷熱源的恒溫恒濕專用機組則適用用個別、較少面積的恒溫恒濕功能房間。本工程需要常年有溫度、濕度控制的建筑功能房間相對較多,如果也采用設置單獨獨立冷熱源的恒溫恒濕專用機組,則室外機很多。而過多室外機的分散布置會破壞建筑的室外環境和建筑立面效果,同時設備的一次投資和運行使用費用很高。

招標文件P48頁要求“基本陳列區溫度要求20℃±1℃,濕度要求50%±5%”。我們認為在冬季上述室內環境要求是恰當的,但在夏季則不妥。書畫、文物對溫度的敏感程度遠低于對相對濕度的敏感程度,但應避免短時間內溫度發生較大變化。所以沒有必要要求整個展廳在夏季維持“溫度20℃±1℃,相對濕度50%±5%”的室內環境。否則其夏季空調能耗將是驚人的,況且在夏季為參觀者提供“溫度20℃±1℃,相對濕度50%±5%”的室內環境也是不適宜的,在國際上大多數的美術館和博物館也不會提供這樣的夏季室內環境。對于極個別特殊展品,僅需要為其提供單獨的展示柜,而無需要求整個展廳都維持這一不合理的室內環境。所以我們在室內設計參數表中,對展廳的夏季室內設計參數的確定與標書要求不完全一致。特此說明。

11.3  安全防范系統

安全防范系統是美術館最重要系統之一,是保證美術館財產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安全防范的設計除了滿足自身目的外,還應具備作為火災等緊急情況下保證人身安全的輔助手段。因此本工程安防系統采用全數字化系統,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分散分布式自動控制技術和數字化圖像處理壓縮技術,采用結構化、網絡化的安全防范系統,具有兼容性和可擴展性。它應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A.        建筑物周邊監控系統,通過設在建筑物上的電視監控系統對建筑物周邊的環境、場所進行監控,通過電子墻對于入侵周邊的運動目標發出報警且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

B.        與老館結合,在整個建筑物外墻設置防入侵裝置。

C.        在貴重展品和收藏庫區設置二種以上防入侵裝置,在通往該區域的通道、門、窗口設置防入侵裝置。

D.        在特別重要展柜臺內設置防入侵的報警裝置。

E.        在公共區設置以閉路電視監控為主,出入口通道控制為輔的監控系統。

F.        停車場管理收費系統。

G.        設置無線巡更系統。

H.        設置安防專用的無線、有線對講系統。

I.          建立數字化圖像處理和貯存數據庫系統。



133016906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黄平县| 文山县| 旅游| 聊城市| 贺兰县| 靖远县| 兰西县| 江陵县| 河津市| 吉首市| 聂荣县| 包头市| 陆良县| 晋中市| 桦川县| 湘潭县| 阜新市| 南汇区| 崇仁县| 治县。| 安乡县| 奉节县| 宝鸡市| 元江| 北票市| 航空| 福贡县| 清涧县| 石泉县| 湘乡市| 高安市| 郑州市| 太和县| 柳林县| 房产| 镇沅| 成都市| 溧阳市| 敖汉旗| 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