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科技館創新展項深化設計制作服務項目展品2-耳朵里的“功放”
展品尺寸:約1.2×0.6×1.3米(寬×深×高)
知識點:
人體最小的骨頭是中耳里的聽小骨,由錘骨、砧骨和鐙骨組成。這3塊最小的骨頭,精妙地排列成了一個聽骨鏈杠桿系統,形成了一個人耳自帶的“功放”,居然使傳進耳朵的聲波振動波壓強增加了22倍。這就是中耳的增壓效應。
參與方式:
機械互動
主要由聽骨鏈杠桿結構放大模型,與刻度標尺整合為一體的氣流管路,造型為耳朵內部結構的背景板,人體錘骨、砧骨、鐙骨標本實物,放大鏡,展臺等組成。
觀眾可以用左手按壓氣囊的方式,模擬給鼓膜施壓,可直接觀察到聽骨鏈杠桿繞固定支點的運動方式;同時,將右手置于鐙骨足板處,即可直接體驗到吹出的高速氣流的壓強。此外,展臺上有人體錘骨、砧骨、鐙骨標本實物,配有放大鏡,觀眾可直接觀看,了解聽小骨之“小”。
設計和工藝要求:
臺體為鈑金制作,表面采用汽車烤漆處理。
錘骨、砧骨、鐙骨結構模型可考慮3D打印材料制作,鼓膜氣囊側壁可考慮采用橡膠彈性材料,便于受壓變形;氣流管路為透明細管,便于觀眾觀察。
放大鏡下的人體錘骨、砧骨、鐙骨為標本實物。該模塊有輔助照明裝置,便于觀眾觀察標本。
展項各參與模塊穩固耐用,杠桿結構與氣囊設計合理,展示效果明顯且不會斷裂或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