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原理及展示內容
科學原理:空氣中充滿了各種頻率的聲音,每一根管子能對背景聲中某一頻率的聲音產生響應。當傳入管子的聲波與從管子中反射回的波相疊加時,就會發生共振,從而產生一個較大的聲音。聲音的高低取決于管子的長短,較長的管子產生的是低調、低。
頻率是聲音的物理特性,而音調則是頻率的主觀反映。一般,音調的高低與頻率的高低一致,頻率不變,強度的變化對音調稍有影響。強度增大時,低頻率音調顯得更低,而高頻率音調顯得更高。頻率越高我們聽到的聲音就越尖,但人耳最高可以聽到20000HZ 的聲音,超過這個頻率的聲音叫超聲波;頻率越低聽到的聲音越低沉,但最低只能聽見 20HZ的聲音,低于這個頻率的聲音叫次聲波。我們聽到的美妙的音樂就是頻率不斷變化而產生的,中音的6的頻率是440hz。如果頻率的高低均勻的有規律的周期性變化,我們的耳朵就會很容易感覺到,例如火車在經過我們面前時它又拉著汽笛,我們就會聽到聲音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這并不是汽笛的頻率變化,而是因為音源變化造成的,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應,警笛和警報器就是利用的這個原理。順便說一下,聲音的大小與頻率無關,它與波幅有關,也就是說聲波蘊含的能量越多聲音就越大。
展示內容:本展品主要介紹聲音的頻率、聲音的高低等相關知識,在這里,觀眾用擊打板敲擊不同的管子,便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管子越長,則頻率越低,管子越短,頻率越高。
2.功能描述
本展品有一排形狀相似、長短不同的管子組成,管口以一定角度切成橢圓狀,管口對著觀眾。觀眾可以用擊打板敲擊上海慣量制作的這些不同的管子,便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管子越長,則頻率越低,管子越短,頻率越高,類似于聲樂中的1,2,3,4,5,6,7,運用嫻熟的觀眾甚至可以擊打出屬于自己的樂趣、流行歌曲等。
3.表現形式
模型互動
4.操作說明
5.展品尺寸(上海慣量常規成品尺寸,可更改定制)
長×寬×高(米)=2.00×1.00×0.85